2009年4月10日星期五

无酵(复活节证道)

无酵(复活节证道)
香港教区神学家韩大辉神父


耶稣的复活与我何干?“凡信他的人,赖他的名字都要获得罪赦。”(读经一)伯多禄的话一语中的,复活乃救恩之泉源。

相信耶稣并非只靠个人的努力,也需要特别的恩典。保禄对这话体验很深,他本来反对教会,却因耶稣的召唤而改变,成为宗徒。这并非说,以后的日子,他什么也不用努力。相反,他要比以前更努力,清理“奸诈和邪恶酵母”,而善用“纯洁和真诚的无酵饼”(读经二)。

恩宠和人性须勉力合作。有一位年轻人将画好的耶稣像带给一位隐修士看,这修士是资深的艺术家,他赞了几句,便画龙点睛地说:要再上更高的境界,便该活出纯洁和真诚,这样,人们会从画中,看到你对耶稣的爱,那是最动人的地方。

今日的福音有如一段记录短片,从玛利亚玛达肋纳天亮前上坟到两位门徒验坟,简单流畅,然而却隐藏“摄录者”的爱。其中有些细节,值得得我们“定格”和放大欣赏。

让我们“定格”在那“耶稣所爱的门徒”。这个“爱”字,有很阔很深的涵意。阔者,此词所指可从两人的友谊,一直伸展到爱国民爱世界,天下圆融的意义;深者,可从好感和喜欢,深至以身相许、海枯石烂、为爱殉情的地步。

耶稣在世把爱活得阔,活得深,活得尽,活得透。在十字架上,他壮烈殉爱,却在复活时,激发爱情“起死回生”的动力。那些受耶稣之爱所触碰的人,会有所领悟,爱之深处,虽痛苦异常,却体验到生命的欣悦。

这福音的短片就如艺术品,制作者不自觉地留下签名,即“耶稣所爱的门徒”。当然,耶稣不但爱他一个,其实比他受爱更深者,大有人在,玛达肋纳就是例子。门徒尚在梦乡,她便上坟,门徒离开坟墓,她仍不离不弃。她的确受爱所牵。

那“留名”者是若望,他和其他宗徒一样,成了教会的基石,代代相传,而继承宗徒的就是今天的主教。

香港主教转任在即,但固有的原则仍会持守。汤汉助理主教早前回应爱国会时说,爱国乃出于自然,但教会处事,仍按基督的教导,并会超出狭隘的爱国主义。

信友爱国,所谓出于自然,乃人性由衷之情,再加上耶稣的教导,绝不须由他人甚或爱国会督促教会去爱国;所谓狭隘的爱国主义,却非由衷爱国,兼且掏空福音,最后是为私益行事,非为推展天国价值而献身。

汤主教指出教宗本笃十六世曾致公函中国教会,并给予重要指示,教会须求修和,但不应听从其他无关的机构,尤其那些机构的宗旨,基本上是不符教义的。

事实上,教宗的信在一个注释上道出爱国会的“独立自办”的宗旨不符教义。

陈日君枢机退位后,会多关注国内教会,数月前他曾撰文,鼓励国内主教,务要与教会同心,忠于基督。他提到,尽管教宗写了信,国内主教仍庆祝爱国会成立和自选自圣主教的五十周年,令人费解;如日后他们又再参与中国天主教全国代表大会,岂非同意持续“独立自办教会”,罔顾基督的旨意?

有人因无信无知而反对教会,已难以服众,但若以爱国爱教而伤害教会,更是自欺欺人。保禄说得好:“不可用奸诈和邪恶的酵母,而只可用纯洁和真诚的无酵饼。”(读经二)当时犹太人习惯在庆祝逾越节时,以清除酵母和制无酵饼为由,在家里大扫除,也意味着心灵的悔改,做个“纯洁和真诚”的人。由于当时的格林多教会有人做了邪恶的事,保禄以“清除酵母”之举,加以劝告。

耶稣复活成为救恩之泉,为得救恩,人须信靠他。纯洁和真诚是人该有的心态,而爱却是天主在人内心所点燃的力量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