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-4-17 1220 字
【天亚社.香港讯】香港教区退休主教陈日君枢机表示,他今后将继续关注中国教会以及国家大事。
教宗本笃十六世四月十五日接纳了陈枢机退休辞呈,由六十九岁的汤汉助理主教接任教区主教职位。香港教区公布汤主教由四月十六日履任。
四月九日,陈枢机在教区中、英文周报上发表《復活节家书》,向教区全体神父、修会会士、修生和教友致谢说:「这十二年来,你们忍受了我、欣赏了我、服从了我、爱戴了我,我余生的祈祷也祇能回报万一。」
陈枢机在《家书》及其他场合曾指出,他未来的计划是关注中国教会事务,认为这正是教宗二零零六年擢陞他为枢机的原因。他将于圣神修院居住及教学,并会透过设于修院范围、专门研究大陆教会的圣神研究中心探讨内地教会事务。
陈主教早前接受天亚社访问说,成为枢机既是恩宠又是荣誉,但在其后的工作里,他发现中国教会很复杂,故需要更多时间瞭解。
他与大陆教会的密切关系,可追溯至一九八九至九六年间任教于大陆多所大修院。他忆述:「那时候真的很开心,因为我可以把学到的传授给他人。」
他后来更得知他写给慈幼会长上有关在大陆修院任教的报告,被呈递到梵蒂冈,得到教廷官员的重视,使他们加深对中国教会的理解。
教会观察家一般认为陈枢机是教廷成立中国教会问题研究委员会的「推手」。他极力推动教廷于二零零七年召开有关中国教会的会议。其后,教宗决定成立委员会关注中国天主教徒的信仰生活。
陈枢机希望中国信众明瞭教宗零七年的牧函,并贯彻牧函的精神和原则。
在香港,陈枢机对社会不公义事件仗义执言,使他在教内外颇得拥戴,却也备受争议。他为了维持天主教办学理念而与政府对簿公堂,又就香港居民在大陆出生子女的居港权、政府向外籍家庭佣工徵收费用,以及中梵关系、人权和宗教自由议题发声。
在九七年香港回归后,他多次参加祈祷会纪念八九年「六四事件」的受害者,以及每年七月一日的民主大游行争取普选及社会公义。

他于四月九日「主的晚餐」弥撒后,与传媒话别〔上图〕。一些记者询问枢机,他推动这些民主及公义事情尚未取得成果,有否感到遗憾。陈枢机解释,他做的事情「不是为了成功,而是为了忠信」,但他承认现有制度和政策限制了改变,使他感到无奈。
他又澄清,他关注中国教会,并非为了中梵建交,因为那是属于外交范畴。
他希望中国教会能够坚持原则,「地下」团体不要灰心,「地上」团体也要勇敢,同时希望中国政府不要害怕教会。
陈枢机出生于华东上海一个教友家庭。他表示,很高兴从小就接受了天主教信仰,后来加入慈幼会,并在意大利读书,其间见证了教廷召开的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(1962-1965)。他于六一年在意大利都灵晋铎,六四年在罗马获得博士学位。
在天亚社的访问中,陈枢机被问到如何用《玛窦福音》塔冷通的比喻回顾一生,他给了肯定的回答。在该比喻中,主人称赞领了五个及两个塔冷通而分别赚了五个和两个的僕人,却惩罚了那个把领了一个塔冷通埋在地里的僕人。
陈枢机笑说,主人给了他「五个」塔冷通,而他相信自己为主人赚了「至少四个」。
【完】(天亚社英文新闻见CH07052.1545期2009年4月15日)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